1. 合理設計壁厚
1. 壁厚是壓鑄工藝中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因素,與整個工藝規范密切相關。設計壁厚太厚會出現縮孔、砂眼、氣孔、內部晶粒粗大等外表面缺陷,使機械性能下降,零件質量增加導致成本上升。設計壁厚太薄則會造成鋁液填充不良,成型困難,易出現鑄件表面填充困難、缺料等缺陷,并給壓鑄工藝帶來困難。
2. 因此,在保證鑄件有足夠強度和剛度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小鑄件壁厚并保持截面的厚薄均勻一致。
2. 合理設計加強筋
1. 對于大平面或壁薄的壓鑄件,其強度、剛性較差,易變形。此時,利用加強筋可以有效防止壓鑄件收縮、斷裂,消除變形,增強壓鑄件的強度與剛性。同時,加強筋可以輔助熔化金屬的流動,提高鑄件的填充性能。
2. 加強筋的設計應注意其根部厚度不大于此處壁的厚度,一般厚度設計為~;加強筋的脫模斜度一般設計為1°~3°,高度越高設計脫模斜度越??;加強筋根部需添加圓角,以避免零件截面急劇變化,同時輔助熔化金屬流動,減小零件應力集中,提升零件強度。
3. 合理設計出模斜度
1. 出模斜度的作用是減少鑄件與模具型腔的摩擦,便于取出鑄件,同時確保壓鑄表面不拉傷,延長模具壽命。
2. 出模斜度與壓鑄件的高度有關,高度越大,則出模斜度越小。一般情況下,壓鑄件的外表面出模斜度約為內腔出模斜度的1/2,但在實際設計中,可以將壓鑄件內外表面出模斜度設計為一致,以保持壁厚均勻,簡化結構設計。
4. 盡量避免機加工
1. 機加工會破壞零件表面的致密層,影響零件機械性能,并使壓鑄件的內部氣孔暴露,影響表面質量,同時也會增加零件成本。
2. 壓鑄件無法避免機加工時,應盡量避免切削量較大的設計,結構設計盡量便于機加或減小機加面積,以減小機加成本。同時,機加工時要注意保留表面的致密度,避免機加過多產生氣孔和外表面缺陷。
5. 預留加工余量
1. 壓鑄件上部分尺寸精度要求較高或某些平面表面粗糙度要求高的地方,壓鑄工藝可能難以直接達到要求,此時需要進行后續加工。設計時應盡量預留加工余量,但也要避免余量過度導致的問題。
6. 噴涂設計
1. 壓鑄件表面噴涂設計一般采用噴粉工藝,其原理為靜電噴粉。噴粉工藝不會造成大氣污染性能耐酸、耐堿、耐腐蝕性能好。